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是影響病人最常見的不良事件,其中約有20%至70%是可預防的,主要與不良的手部衛生習慣有關。為了降低感染風險,國衛院與桃園醫院研發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,獲得國際期刊《Global Challenges》該期的封面刊出的肯定。
國家衛生研究院攜手部立桃園醫院,聯手開發提升手部衛生遵從率的整合性系統,結合物聯網技術偵測濕洗手與乾洗手的行為,其中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廖倫德表示,透過物聯網技術在保護醫護人員隱私下裝上感測器,在8間成人加護病房裝設乾溼洗手等偵測,如果沒有落實還有紅燈警示,即時的去監控護理人員的洗手時間是否有符合 WHO的五個時間點。
廖倫德副所長補充,與傳統提醒方式相比,當有資深護理長來做稽核的時候,這套方式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緊張感,也比較不會有破口,而這這套系統每天都可以做即時的監控與衛教的加強,將世界衛生組織的洗手五時機簡化為醫護人員進入病房後、及離開病房前,使用多種無線偵測及感應設備,判別醫護人員的洗手行為是否完整。
國衛院表示,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中有2至7成是可以預防的,而且多與不良手部衛生有關,這套系統優勢在於24小時精準監測,提升醫療人員洗手遵從性,降低院內感染。